快讯

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金昌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2023-02-25 13:57 浏览量: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新时期,金昌该如何走好发展之路?

10年来,镍都儿女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找机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第九次党代会,深刻把握金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三步走”推进计划,描绘了建设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的美好蓝图。2022年,金昌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达到522.5亿元,增速13.5%;“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87.9亿元,同比增长47.4%;四个季度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1名,金昌以奋进之姿书写了转变的壮丽篇章。

延链补链强链 加速构建“2+4”现代化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代表着一个地区对战略机遇的精准把握。

金昌将风光电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跨越的着力点、支撑点和主攻方向,着手引进新能源企业。三峡新能源、中国风电、浙江正泰、北京恒基伟业、中广核、华能新能源等20多家大型企业风光电开发项目陆续入驻,金昌市风光电产业从无到有、渐趋壮大,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金昌成为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甘肃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市。

紧接着金昌在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18650电池、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汽车电池三元前驱体、金川集团公司铜箔等链上产业相继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日趋完善,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实践中找到了新的解法。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三新一高”要求的落实,省委省政府聚焦区域发展,强力推进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赋予了金昌全新历史定位、发展定位,明确支持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适时提出以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强工业兴产业“一个关键”,走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条路子”,集中精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目标既定,当奋勇前行。我市通过完善推行产业链培育“七大机制”,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党建联盟,出台政策措施,制定产业链年度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链图谱不断完善;组建“2+4”产业集群专家库,建立500名事业人才“周转池”试点编制,并引进高端人才43名,培训产业链链上企业1万余人次,人才支撑持续加强;组建新能源电池和电池产业研究院、“金昌市氯碱循环化工产业创新联合体”“金昌市高品质蔬菜产业创新联合体”,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4”产业集群加速纵向延伸、横向成群,形成“龙头+配套”的产业体系,链式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不断深化市企融合,着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市企一体共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金川集团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339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00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9位,营业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新高。金昌经开区位列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第78位、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1位,实现进位提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5.8%;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部分区域实现“九通一平”。

我市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实行市县区三级领导包抓机制及项目推进专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不断更新招商理念,持续深化市企联合招商,紧扣“2+4”现代化产业集群,精心组织策划“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推介活动。建立产业招商专班,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招商平台,招商精准度持续提升。

一个个链上产业的落地建设,推动产业链日趋完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追高逐新向绿 厚植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底蕴

在镍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批新型材料异型铜带被生产出来。

“它是5G通讯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10月24日,金川集团镍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军向记者介绍说,虽然现在这种材料可以“手到擒来”,但在2018年以前,这项技术只掌握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手中,国内生产一片空白。

面对技术封锁,2018年,金川集团公司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依托优质且充足的阴极铜资源,在半导体引线框架用异型铜带的研发生产上寻求突围。利用不到2年的时间,在原有轧制异型铜带生产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成功研发出了锻打一体化核心生产设备,在国内首创了锻打轧制双工艺贯通技术,让原本需要12道轧制工序才能生产出来的异型铜带,在锻打一体化生产线上一次就能成型,并且产品的质量和精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高精度异型铜带的研发生产,已成为金川集团有色金属深加工实力强大的有力佐证。目前金川集团公司生产高端锻打异型铜带的产能达到每年1200吨,占据了国内50%的市场份额。

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要有项目上的支撑,更需要产业上的升级、技术上的革新。我市依靠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镍精炼加压系统优化提升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高端化进程加速演进。市企联合举办第24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先后建成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甘肃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甘肃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等1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

金川集团公司生产的宽幅纯镍带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大规格铜镍合金管材、“手撕铜箔”国内首创,有色金属产品加快由“原”字号向“材”字号转变;金川集团信息和自动化公司成功创建2022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国家级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2年新建5G基站340个,龙首矿5G+有轨运输无人驾驶等两化融合项目投入运行,化工新材料PVC、大板电解镍终端产品、龙首矿运输数字化车间成功创建为甘肃省第二批数字化车间。

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跃进,工业新城金昌正在华丽蜕变。

优化营商环境 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在金昌经开区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PACK及1吉瓦时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压缩了90天,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以前,每一个项目落地前,企业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做土地的各类评估,在拿到评估结果之后,才能开展项目建设。但在实施“标准地”改革后,企业拿到的“标准地”就是各项指标明确、各种条件具备的“明白地”,这不仅给企业节省了开展各类评估所产生的费用,还**压缩了项目落地的时限。

“标准地”改革实施的核心在于服务企业理念的转变。我市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不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标准地”改革,积极探索企业群众诉求“接诉即办”治理模式,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白名单”和“六必访”制度,做好“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目前,“数字政府”全面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5%,率先在全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20宗3521亩“标准地”带标出让,做到拿地即开工,营商环境评价全省优秀。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精准实施助企纾困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补充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至3000万元,“不来即享”推送优惠政策10000余次,向“2+4”产业集群投放贷款240.39亿元,惠及企业319户。

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一企一策”培育企业提层级,兑现省市两级小升规奖励资金1250万元。政企沟通不断深化,建立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机制,市委市政府按季度分主题召开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广泛征集、限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企业“点题”、部门“答卷”常态化制度化,“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略缓必输。金昌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
推荐新闻

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金昌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02-25 13:57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新时期,金昌该如何走好发展之路?

10年来,镍都儿女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找机遇,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第九次党代会,深刻把握金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提出了“三步走”推进计划,描绘了建设产业集聚、幸福美好、文明精致、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金昌的美好蓝图。2022年,金昌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达到522.5亿元,增速13.5%;“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87.9亿元,同比增长47.4%;四个季度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1名,金昌以奋进之姿书写了转变的壮丽篇章。

延链补链强链 加速构建“2+4”现代化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代表着一个地区对战略机遇的精准把握。

金昌将风光电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跨越的着力点、支撑点和主攻方向,着手引进新能源企业。三峡新能源、中国风电、浙江正泰、北京恒基伟业、中广核、华能新能源等20多家大型企业风光电开发项目陆续入驻,金昌市风光电产业从无到有、渐趋壮大,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金昌成为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甘肃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市。

紧接着金昌在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18650电池、兰州金通储能动力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汽车电池三元前驱体、金川集团公司铜箔等链上产业相继落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日趋完善,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实践中找到了新的解法。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和“三新一高”要求的落实,省委省政府聚焦区域发展,强力推进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赋予了金昌全新历史定位、发展定位,明确支持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适时提出以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住强工业兴产业“一个关键”,走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条路子”,集中精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

目标既定,当奋勇前行。我市通过完善推行产业链培育“七大机制”,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党建联盟,出台政策措施,制定产业链年度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链图谱不断完善;组建“2+4”产业集群专家库,建立500名事业人才“周转池”试点编制,并引进高端人才43名,培训产业链链上企业1万余人次,人才支撑持续加强;组建新能源电池和电池产业研究院、“金昌市氯碱循环化工产业创新联合体”“金昌市高品质蔬菜产业创新联合体”,镍铜钴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4”产业集群加速纵向延伸、横向成群,形成“龙头+配套”的产业体系,链式集群效应不断凸显。

不断深化市企融合,着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市企一体共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金川集团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339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00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9位,营业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新高。金昌经开区位列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第78位、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1位,实现进位提升;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5.8%;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全覆盖,部分区域实现“九通一平”。

我市树立“产业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实行市县区三级领导包抓机制及项目推进专班,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不断更新招商理念,持续深化市企联合招商,紧扣“2+4”现代化产业集群,精心组织策划“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推介活动。建立产业招商专班,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招商平台,招商精准度持续提升。

一个个链上产业的落地建设,推动产业链日趋完善,“2+4”现代化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追高逐新向绿 厚植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底蕴

在镍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批批新型材料异型铜带被生产出来。

“它是5G通讯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10月24日,金川集团镍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军向记者介绍说,虽然现在这种材料可以“手到擒来”,但在2018年以前,这项技术只掌握在日本、法国等国家手中,国内生产一片空白。

面对技术封锁,2018年,金川集团公司开始布局半导体产业,依托优质且充足的阴极铜资源,在半导体引线框架用异型铜带的研发生产上寻求突围。利用不到2年的时间,在原有轧制异型铜带生产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成功研发出了锻打一体化核心生产设备,在国内首创了锻打轧制双工艺贯通技术,让原本需要12道轧制工序才能生产出来的异型铜带,在锻打一体化生产线上一次就能成型,并且产品的质量和精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高精度异型铜带的研发生产,已成为金川集团有色金属深加工实力强大的有力佐证。目前金川集团公司生产高端锻打异型铜带的产能达到每年1200吨,占据了国内50%的市场份额。

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仅要有项目上的支撑,更需要产业上的升级、技术上的革新。我市依靠科技手段和创新理念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镍精炼加压系统优化提升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高端化进程加速演进。市企联合举办第24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先后建成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甘肃镍钴新材料创新中心、甘肃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及新产品开发创新联合体等14个省部级创新平台。

金川集团公司生产的宽幅纯镍带材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大规格铜镍合金管材、“手撕铜箔”国内首创,有色金属产品加快由“原”字号向“材”字号转变;金川集团信息和自动化公司成功创建2022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国家级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获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022年新建5G基站340个,龙首矿5G+有轨运输无人驾驶等两化融合项目投入运行,化工新材料PVC、大板电解镍终端产品、龙首矿运输数字化车间成功创建为甘肃省第二批数字化车间。

从“傻大黑粗”向“高精尖新”跃进,工业新城金昌正在华丽蜕变。

优化营商环境 凝聚高质量发展向心力

在金昌经开区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亿安时锂离子电池PACK及1吉瓦时储能系统集成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当中。

“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压缩了90天,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金昌汉星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以前,每一个项目落地前,企业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做土地的各类评估,在拿到评估结果之后,才能开展项目建设。但在实施“标准地”改革后,企业拿到的“标准地”就是各项指标明确、各种条件具备的“明白地”,这不仅给企业节省了开展各类评估所产生的费用,还**压缩了项目落地的时限。

“标准地”改革实施的核心在于服务企业理念的转变。我市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不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标准地”改革,积极探索企业群众诉求“接诉即办”治理模式,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白名单”和“六必访”制度,做好“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目前,“数字政府”全面上线运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5%,率先在全域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20宗3521亩“标准地”带标出让,做到拿地即开工,营商环境评价全省优秀。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精准实施助企纾困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补充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至3000万元,“不来即享”推送优惠政策10000余次,向“2+4”产业集群投放贷款240.39亿元,惠及企业319户。

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一企一策”培育企业提层级,兑现省市两级小升规奖励资金1250万元。政企沟通不断深化,建立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机制,市委市政府按季度分主题召开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广泛征集、限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企业“点题”、部门“答卷”常态化制度化,“一企一策”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略缓必输。金昌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勠力同心,真抓实干,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
上一篇:华夏银行:营收同比下降2.15% 资产质量仍需关注 下一篇:2023年第2期《养老金融评论》内容概要

点击拨打电话